赶在美军之前,中国跨介质“航母杀手”率先突破
2022年11月5日,哈尔滨工程大学两架潜空跨介质航行器试飞成功。据公开报道两款航行器分别采用了固定翼和折叠翼结构,均能够迅速跨越水空介质,在空中稳定飞行,在水下隐蔽航行,全过程全自主,无需人工控制。
但跨介质飞行器难度极高,对通信导航、流体力学、材料、动力均有很高的要求。特别是动力系统要同时能满足空中高速飞行和水下高速航行的截然不同的需求。据称,中国为这款新概念发动机选择了轻质元素硼作为燃料添加剂,“它在部分中国研制的高超音速武器的超音速燃烧冲压发动机中也有使用”。报道称,当硼接触到空气中的氧时,就会剧烈燃烧,能轻易使导弹加速到5马赫以上。但麻烦在于如何在水中引燃硼。中国研究团队为解决这个问题,采用了能让固体燃料有第二次燃烧机会的设计,继而提高发动机的整体效率。
如今中国研究团队称,相关技术取得了重大突破——最为关键的跨介质发动机测试成功。报道称,在实验室测试中,这款发动机在潜航模式运行时,达到近 90%的燃烧效率,符合实际应用需求。此外,中国科学家还针对进入燃烧室的水蒸气喷射量,以及燃料中如镁和铝等其他成分的比例进行了优化,让这些活性金属使硼在蒸气中燃烧得更彻底。传感器收集的数据显示,发动机排气射流速度超过3马赫,而燃烧效率则达 87%。
显然,如果跨介质导弹研制成功,将让中国的反航母作战能力得到全新提升——传统导弹主要瞄准的是水面舰艇的上层建筑,后者被命中后可能会被击伤,但基于现代水密设计的航母等大型舰艇通常具备较好的抗沉性,此前美国拿退役的“美国”号航母进行的测试就是很好的案例。而重型鱼雷具备更大的战斗部,直接瞄准的是舰艇的水下部分,一旦被命中会导致舰体大量进水而沉没——因此重型鱼雷对于水面舰艇的杀伤力通常远大于反舰导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