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克兰现形记:当华盛顿的算盘撞上基辅的底线
2.制度陷阱:五票否决权与“永久枷锁”
协议中最具杀伤力的,莫过于美方在五人管理委员会中的“一票否决权”。这意味着即便乌克兰未来政局生变,华盛顿仍可单方面掐断资源开发的命脉。更荒诞的是,协议竟设定“永久有效”条款,修改需美方单独批准——这等于是给乌克兰套上了无法挣脱的“金融镣铐”。难怪乌议员怒斥其为“主权绞索”,连《华尔街日报》都坦言:“这不像国家协议,倒像是华尔街投行的并购合同”。
3.历史债务清算:600亿军援变“高利贷”
特朗普团队最精明的算计,在于将2022年以来的对乌援助统统折算为“美方出资”。原本的人道主义支持,瞬间变成乌克兰必须用资源抵偿的债务。乌记者尖锐指出:“一旦此例一开,欧盟、IMF等‘债主’必将蜂拥索偿,基辅政权将沦为全球资本的提款机”。这种“以援助换资源”的套路,恰似19世纪列强用炮舰逼签的不平等条约,只不过美元取代了炮弹,律师函伪装成合作意向书。
三、基辅困局:泽连斯基的“走钢丝游戏”
1.议会阻击战:拉达的“历史性否决”
面对如此苛刻的条款,乌克兰最高拉达的反对已成定局。回顾历史,拉达曾在2014年以276票高票通过加入北约的法案,在2017年顶着俄方压力批准与欧盟联系国协定——但这一次,协议的“卖国”性质触动了议员们的底线。经济学家米洛瓦诺夫直言:“任何主权国家议会都不可能批准这种商业合同式协议”。若泽连斯基强行闯关,恐将重蹈2025年2月签约仪式流产的覆辙,甚至引爆新一轮政治危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