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雅退场”:法航母为何对胡塞武装“避而不战”?
三、北约的“塑料兄弟情”
法国此次“退避三舍”,也撕开了北约内部的分裂伤疤。回顾历史,法国向来是“独立外交”的代言人:2003年拒绝参与伊拉克战争、2011年利比亚战争反客为主指挥北约、2022年俄乌冲突中坚持与莫斯科对话。这一次,马克龙政府显然嗅到了更深层的风险——
成本与收益的失衡:胡塞武装已用实战证明,其“导弹游击战”能以1:100的成本消耗美军(一枚价值2万美元的自杀式无人机,可迫使美军发射百万美元的拦截弹)。法国若参战,不仅军费打水漂,还可能引火烧身。
中东“代理人战争”陷阱:美国在中东的战略收缩已非秘密,其真实意图是将欧洲盟友推向对抗伊朗的前线,自己则抽身布局亚太。法国若沦为“马前卒”,只会加速消耗本就有限的海外影响力。
看官们细品: 北约的“团结”口号下,实则是大国博弈的算盘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