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火焚天:从库尔斯克绞肉机看俄乌战争终局之战
二、炮弹经济学:1400万VS 4000的死亡算术
战争打到第1145天,胜负早已写在莫斯科郊外的兵工厂里。当俄军炮弹年产量突破1400万枚时,乌克兰炮兵每天却要为节省弹药而掐着秒表开火——4000枚的日均消耗量,不及俄军单日投送量的七分之一。这种悬殊背后,是乌克兰63%工业设施瘫痪的残酷现实:北约送来的每门凯撒卡车炮,甫一入境就成了俄军“伊斯坎德尔”导弹的坐标奖品。
笔者曾与顿涅茨克前线的“瓦格纳”老兵深谈,其透露的战场细节令人脊背发凉:“我们像收割麦子一样轮番炮击,乌军战壕里活人变死人的时间,比换弹链还快。”这种碾压式火力,让北约引以为傲的“星链+海马斯”组合彻底失灵——没有持续弹药供给的精确打击,不过是绣花枕头般的战术表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