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美高超音速合作暗战:技术共享还是主从博弈
各位看官,最近这西方军工圈可是炸开了锅。4月6日,英国国防部与美国《新闻周刊》同步放风,宣称在NASA兰利研究中心搞定了“重大”高超音速发动机测试。这消息一出,看似是英美技术同盟的胜利宣言,但笔者一嗅,嗬——这背后水深得很!
“时速数千英里”的虚实玄机
英国国防部高调宣布,这款吸气式发动机射程“远超传统火箭”,测试“极为成功”。可看官们注意了,这“时速数千英里”(约合5-7马赫)的数据,放在高超音速领域不过是入门水平。俄罗斯的“锆石”导弹早就能飙到9马赫,朝鲜的“火星-8”也在去年试射中突破10马赫大关。英国这数据,说是突破,倒更像是给自己打气。
更耐人寻味的是测试地点:为何偏偏选在NASA兰利中心?英国本土的QinetiQ风洞实验室号称欧洲顶尖,却连发动机静态测试都要跨洋借场子。这暴露出英国在超燃冲压发动机、高温材料等核心技术上仍存在“卡脖子”短板。看官们细品,这哪是“平等合作”,分明是技术附庸的明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