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的生死抉择背后,藏着中美世纪博弈的暗流
但讽刺的是,美国自身在通信基建领域早已失去竞争力。卡尔承认,美国“历史性错误”导致本土电信企业溃败,如今只能靠胁迫诺基亚、爱立信等欧洲企业赴美设厂,勉强维持技术存在。这种“霸权空心化”的焦虑,正是美国撕破脸皮、强推“数字殖民”的深层动因。
二、欧洲的困局:技术依赖与战略觉醒的撕裂
面对美国的威逼,欧洲并非毫无筹码。英国电信(BT)等企业已开始测试星链技术,但始终未签署全面协议;欧盟更明确表态,主张优先资助“欧洲本土供应商”服务乌克兰。这种若即若离的态度,折射出欧洲的两难:
技术命门被扼住:星链目前拥有4000余颗低轨卫星,占全球在轨卫星半数以上,其军事化潜力在俄乌战场展露无遗。而欧洲自研的“伽利略”系统频发故障,低轨星座计划仍停留在PPT阶段。若彻底倒向美国,欧洲将彻底沦为数据附庸;若拒绝,短期内又无替代方案。
价值观的撕裂:特朗普政府的“美国优先”政策,早已重创跨大西洋互信。副总统万斯在慕安会声称“欧洲的真正威胁来自内部价值观背离”,更让欧洲精英惊愕——当美国连“共同价值”的遮羞布都撕下时,欧洲是否还要为他人火中取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