稀土终于断供:美国军工的“命门”被中国掐住!
三、美国的“自救”闹剧:从国内挖矿到深海赌博
为摆脱中国掣肘,美国近年动作频频,但每一步都踩进“战略陷阱”:
国内开采幻灭:特朗普曾重启芒廷帕斯矿,但该矿以轻稀土为主,而导弹制导所需的镝、铽等中重稀土仍需进口。美国地质调查局承认:“我们的稀土矿只能算‘半成品仓库’。”
盟友替代破产:日本曾号称“稀土储备够用十年”,但2010年中国对日实施7周禁运后,日企被迫高价抢购库存,东芝等企业生产线一度瘫痪。如今,德国、澳大利亚的稀土精炼厂同样依赖中国技术授权。
深海采矿冒险:2025年4月,美国被曝计划开采太平洋海底金属结核,试图囤积镍、钴等资源。但联合国海底管理局警告:此举违反国际法,且技术风险极高。更关键的是,深海采矿无法解决中重稀土的缺口——这些元素在海底结核中含量极低。
美国企业研究所学者丹·布鲁门撒尔直言:“我们像在沙漠里找水,但水壶始终握在中国手里。”
四、历史镜鉴:2010年的“稀土战争”早已预示今日结局
2010年中日东海撞船事件后,中国对日稀土禁运7周,直接导致日本磁体价格暴涨300%,迫使索尼、松下等企业向中国转让技术以换取供应。这场博弈证明:稀土不仅是资源战,更是技术战和供应链控制权的终极较量。
今日美国的困境与当年的日本如出一辙,但局面更严峻:中国稀土加工技术已迭代至第四代,而美国连第二代萃取剂仍未突破。更致命的是,中重稀土几乎无法回收再利用,美国智库CSIS哀叹:“我们连‘捡破烂’的机会都没有。”
五、战略博弈:中国的“稀土牌”为何让美国无牌可打?
中国的反击精准而克制:
法律牌:出口管制明确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出口管制法》,强调“履行防扩散国际义务”,让美国无法从WTO框架内申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