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的“关税游击战”:虚晃一枪还是战略败退?
二、欧盟的“暂停键”:绥靖主义还是缓兵之计?
当欧盟宣布暂停对美报复措施时,西方媒体一片欢呼,称这是“跨大西洋团结的重生”。但笔者翻看历史剧本,这一幕何其熟悉!2018年美欧达成“三零”(零关税、零壁垒、零补贴)共识时,冯德莱恩也曾高调宣称“贸易战结束”,结果不到半年便因农产品补贴问题再度剑拔弩张。此次欧盟的“示弱”,更像是在美国加息周期下的求生本能——毕竟德国汽车业26%的产能依赖美国市场,而能源危机后的欧洲早已不复当年“硬刚”底气。
但更深层的算计在于战略腾挪空间。证据显示,欧盟正与中国加速推进电动汽车关税协议,甚至考虑以“最低价格”替代现行关税。这种“东进西退”的走位,分明是在告诉华盛顿:关税大棒可以暂时躲,但产业链重构的列车绝不等人。
三、华盛顿的“合纵计”:为何注定沦为烂尾工程?
特朗普团队近期频频释放“孤立中国”信号,试图复刻冷战时期的经济铁幕。但这种战略存在三大致命伤:
1. 盟友的“塑料情谊”
2018年G7峰会上,特朗普抛出“零关税同盟”诱饵,却因农产品市场准入问题遭马克龙当场打脸。如今同样的戏码再度上演:美国要求欧盟在数字税、芯片禁令等问题上选边站队,但冯德莱恩办公室却暗渡陈仓,与中国商务部进行技术标准磋商。这种“政冷经热”的荒诞剧,暴露出西方阵营的利益断层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