货币战场上的硝烟:特朗普为何对鲍威尔总攻?
这场博弈中,鲍威尔的“拖延战术”实为给特朗普挖坑:若仓促降息导致通胀失控,责任将由白宫承担;若坚持不降息引发经济衰退,美联储则能以“捍卫稳定性”占据道德高地。
五、历史投影:从尼克松到特朗普的“央行征服史”
回顾历史,特朗普对美联储的施压绝非孤例。1971年,尼克松为争取连任,逼迫美联储主席伯恩斯维持低利率,最终酿成1970年代“大通胀”。2018年,特朗普也曾痛骂鲍威尔加息是“疯狂举动”,但彼时尚无连任压力,交锋相对克制。而2025年的今天,特朗普已无“下一任”包袱,其对货币政策的干预更加赤裸。
耐人寻味的是,鲍威尔本人正是特朗普在2017年提名的主席。这段“师徒反目”的戏码,暴露出美国精英集团内部的分裂:商人出身的特朗普追求即时利益,而法律背景的鲍威尔更注重制度惯性。
六、未来推演:三颗可能引爆的“雷”
法律核弹:若特朗普强行援引《联邦储备法》第10条罢免鲍威尔,将引发宪政危机,美元信用或遭重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