绞肉机下的乌克兰:一场被预谋的资源肢解大戏
二、普京的“钝刀割肉术”:以军事胜利兑换地缘红利
克里姆林宫在这场交易中展现了老辣的战略定力。当特朗普公开宣称“普京的部分决策合乎逻辑”时,俄军已悄然完成对第聂伯河东岸的实际控制。莫斯科开出的价码清晰且冷酷:乌克兰永久中立、承认俄占区主权、解除武装力量。这些条件被写入3月美俄密约,标志着俄罗斯通过战场优势,成功将军事成果转化为国际法理承认。
但普京的野心不止于此。俄方谈判代表在沙特闭门会议中直言:“乌克兰必须成为俄欧之间的战略隔离带”。这种地缘布局暗含双重算计:既巩固对黑海北岸的控制,又迫使北约前沿回撤至波兰一线。正如俄军事专家在《欧亚战略研究简报》中分析:“我们正用乌克兰的躯体浇筑新雅尔塔体系的基座。”
三、欧洲的“伪善者面具”:举着人道旗号分食血肉
柏林和巴黎的表演堪称当代政治厚黑学典范。当泽连斯基在伦敦峰会上哭求“欧洲兄弟救命”时,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已同步签署《欧乌矿产合作协议》。这份被媒体戏称为“刀叉协议书”的文件,允许德法企业优先开发乌西南部锂矿——正是制造电动汽车电池的核心资源。
更讽刺的是,欧洲议会同期通过决议“强烈谴责美俄强权交易”,却对自家企业的资源掠夺只字不提。这种“道德与利益分账”的操作,暴露了欧盟的战略困境:既想维持“价值观卫士”人设,又抵挡不住资源饕餮的诱惑。布鲁塞尔某智库研究员私下坦言:“我们正在用乌克兰的残躯,给绿色转型革命献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