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斯访印,咖喱味的帝国博弈,藏着多少暗流?
二、谈判桌下的刀光剑影:关税暂停期与农民怒火
表面看,美印谈判进展神速:双方已就货物、服务、海关便利化等19项议题展开磋商,印度代表团更将于4月23日赴华盛顿进行三天冲刺谈判。但魔鬼藏在细节里——4月初美国突然对印度加征26%关税,虽被90天暂停令暂缓,却仍保留10%“最低基准”。这柄达摩克利斯之剑高悬,迫使新德里必须在7月底前妥协。
然而莫迪的“亲美”路线正遭遇国内猛烈反噬。全印度农民协会(AIKS)在万斯抵印当日发起全国抗议,矛头直指可能摧毁本土农业的“不平等协议”。该组织控诉:美国商务部长卢特尼克以削减补贴为要挟,强推农产品自由贸易,这将重创印度2.6亿农业人口,尤其是乳制品行业。更讽刺的是,当印度农民高呼“莫迪卖国”时,万斯一家却在阿格拉泰姬陵前上演“文化亲和秀”——其印度裔妻子乌莎的同行,被美媒解读为软化副总统“鹰派形象”的公关设计。
三、技术换市场的阳谋:从F-35生产线到特斯拉工厂
深层次看,美印交易本质是“市场准入”置换“技术红利”。印度制造业占GDP比重长期徘徊17%,莫迪誓要在2025年提升至25%。为此,他不仅向洛克希德·马丁敞开军购大门,更向马斯克抛出橄榄枝——特斯拉印度工厂计划已获实质性推进。这种“以市场换技术”的策略,恰与特朗普“产业回流美国”的口号背道而驰,却因对抗中国的共同需求而被默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