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钧一发:印巴交火背后的南亚一场“生死局”
误判风险:印巴均拥有百余枚核弹头,且缺乏危机沟通机制。历史上,1999年卡吉尔冲突、2008年孟买恐袭均险酿核战。此次若交火导致士兵死亡,报复螺旋将更难遏制。
经济代价:印度GDP是巴8倍,但战争将重创其“大国崛起”梦;巴若崩溃,难民潮与极端势力外溢将冲击全球。
唯一出路:重回调查与对话。巴方提议成立国际调查组,印度若拒之,等于自认“理亏”;若接受,或为局势降温唯一突破口。
结语:枪声不该是南亚的宿命
克什米尔的雪山与河谷,本应流淌奶与蜜,而非血与火。莫迪与谢里夫若任由民族主义蒙眼狂奔,恐将把两国拖入“核冬天”。中国的劝和促谈、国际社会的压力,或成最后刹车片。毕竟,70多年前印巴分治的百万尸骨仍在警示:仇恨只会繁殖仇恨,而和平,需要比战争更大的勇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