氚云压境:解码伊朗"彩虹基地"背后核战略危局
四、铀浓缩背后的认知战场
回望2007年4月,内贾德宣布铀浓缩进入"工业规模"时,西方世界将其视为虚张声势。如今革命卫队核子部队司令萨拉米的"三位一体"核威慑宣言,已获得技术层面的支撑:纳坦兹基地的钚反应堆年产6公斤武器级钚,结合库姆地下工厂的铀库存,足以在12个月内组装15枚核弹头。
但笔者必须指出认知战场的吊诡之处:伊朗在阿拉克重水反应堆周边部署的俄制"汽车场"电子战系统,成功制造出"铀浓缩进程停滞"的假象。直到法国卫星发现卡拉季地区的核燃料运输车队热信号,西方才惊觉其核材料储备已超临界值。
五、末日时钟的齿轮
当国际原子能机构核查人员被禁止进入马什哈德激光浓缩设施时,维也纳谈判桌上的文件已沦为废纸。美国务院能源事务助理国务卿霍克斯坦的测算显示:伊朗现有20%丰度浓缩铀库存,经级联离心机二次提纯后,可在23天内达到武器级标准。
更令人不安的是,革命卫队正在布什尔核电站试验钍基熔盐堆——这种第四代反应堆可绕过传统核燃料循环,直接生产武器级铀-233。若该技术成熟,国际核不扩散体系将出现结构性裂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