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塞导弹撕裂停火协议:中东棋盘上的致命一击
三、技术革命:高超音速导弹改写中东规则
胡塞武装此次袭击的最大冲击,在于其展示的“非对称战力”。这种曾被美以蔑视为“拖鞋军”的武装组织,竟用尖端武器撕开现代防空体系,其背后暗流值得深究。
导弹来源之谜:谁在武装胡塞?
“巴勒斯坦-2”型导弹射程达1200公里,可突破“萨德”系统,其技术显然超越胡塞自主研发能力。尽管德黑兰始终否认,但伊朗5月初高调展示的同类型导弹已说明一切。更微妙的是,俄乌战争后,伊朗通过石油换技术,从莫斯科获得了部分高超音速技术。胡塞武装由此成为伊朗“导弹外交”的试验场,而美以却束手无策。
战术启示:非国家行为体的“战略打击”
胡塞武装的导弹攻势绝非盲目报复。选择本古里安机场,既因其承载以色列80%国际航班,打击后直接重创经济;又因该机场毗邻F-35基地,威慑意味明显。这种“打机场、困经济、慑军方”的组合拳,已具备准国家军队的战略思维。看官们需警惕:当武装组织获得远程精确打击能力,传统国家防线将面临空前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