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弹头导弹救场?俄罗斯空天军的豪赌与困局
二、苏-57独木难支:数量与技术的双重困局
作为俄罗斯唯一的五代机,苏-57的性能争议从未停息。俄方宣称其雷达反射截面积(RCS)低于0.1平方米,但西方评估认为其隐身水平仅相当于“半隐形”的F/A-18。更致命的是,苏-57目前服役数量不足20架,难以形成有效防空圈。尽管其搭载的R-37M超远程导弹射程达400公里,可威胁预警机等高价值目标,但数量稀少的苏-57在美北约的“饱和打击”战术面前,仍显杯水车薪。
俄军的另一底牌——S-400防空系统,同样面临技术代差。美国F-35凭借分布式孔径系统(EODAS)和电子战能力,可在S-400射程外发射AGM-158导弹,而俄军防空雷达对隐身目标的探测误差高达30%以上。这种“看得见却打不准”的窘境,迫使俄罗斯另辟蹊径。
三、核弹头导弹:以“暴力美学”填补科技鸿沟
面对预警机和隐身战机的双重压制,俄军祭出“杀手锏”——重启苏联时期的核战斗部空空导弹。据披露,改进型R-37M导弹搭载60公斤级核弹头,射程400公里,核爆产生的电磁脉冲可摧毁1.5公里内所有电子设备,对隐身战机形成“面杀伤”。米格-31BM截击机凭借2.8马赫极速和20千米升限,可在敌方防区外发动突袭,3分20秒内完成对400公里外目标的毁灭性打击。
这一策略的本质,是以“核暴力”弥补精确制导技术的不足。传统空空导弹需雷达持续锁定目标,而核弹头只需在目标300米范围内引爆即可确保杀伤。俄军甚至计划用米波雷达粗略定位敌机,再以核爆覆盖误差范围,堪称“打不准就用当量凑”的典型苏式思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