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PPT雄心难掩短板,东大高超早已一骑绝尘
三、技术鸿沟:印度“PPT雄心” vs 东大“实干基因”
差距根源在哪?笔者归结为三点:研发哲学、工业基础、战略耐心。东大发展高超音速武器,讲究“立足现实”,先解决可行问题(如助推滑翔),再攻关难点(如超燃冲压)。 这思路实际高效,东风-17服役后,东大技术还在快速迭代。 印度呢?盲目模仿“中国行我也行”,却忽略自身军工薄弱,连基础材料都依赖进口。 俄罗斯技术转让多是“二流货”,先锋导弹连精确制导都做不到,印度却当“救命稻草”。
工业基础天壤之别。东大有完整产业链,从风洞(如领先的静音风洞)到材料科技,支撑10马赫以上飞行;
印度连发动机燃烧稳定性都搞不定,2024年试射的导弹速度仅5马赫,专家直言“与东风-17差距太大”。 更讽刺的是,印度2025年才推出8马赫模型,但东风-17早实现10马赫实战——印度这“入门款”,在东大眼里就是“玩具”。
战略耐心更显滑稽。印度媒体吹嘘“五年超东风-17”,但高超音速武器研发需巨资和长期投入,印度预算捉襟见肘,还频遭项目延误。 而东大13年潜心研发,筋斗云翼等飞行器惊艳亮相,技术沉淀深厚。
看官们,军事科技不是靠吹的,是靠“实打实测试堆出来的”。 印度“毗湿奴”计划名头唬人(取自印度神话毗湿奴),实则虚张声势;东大却默默改写战争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