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乌130万大军集结?普京:战略决战即将开打
二、 全局收缩:俄军“主动防御”的深谋远虑?
看官莫要被俄军北线突进的凶猛所迷惑。若将视野拉宽至整个顿涅茨克-哈尔科夫战线,一个耐人寻味的现象出现了:俄军在库皮扬斯克(Kupiansk)、大布尔卢克(Velykyi Burluk)、博罗瓦(Borova)等方向的进攻节奏,却呈现出明显的“缩紧”态势! 其表现异常“保守”,似乎并不急于在这些地段寻求突破性推进。
这种“北攻南守”、“点猛面缩”的格局,难道是俄军力有不逮?非也!在笔者看来,这恰恰是俄军高层极其精妙、甚至带点“狡猾”的主动防御(或曰弹性防御)策略。
诱敌深入,聚力苏梅? 俄军放缓其他战线进攻,很可能是在为即将到来的“苏梅决战”积蓄力量、集中资源。战争研究所(ISW)的分析就倾向于认为,俄军是在精心准备苏梅方向的总攻,有意在其他方向示弱,甚至可能是在“挖坑”,诱使乌军判断失误,分散其本可用于苏梅战场的预备队。 一旦苏梅战役全面打响,顿涅茨克西北、卢甘斯克、哈尔科夫等地的俄军预备队将星夜驰援,形成压倒性力量。
应对乌军反扑,稳固侧翼。 更直接的原因是,乌军在金德拉蒂夫卡-安德烈耶夫卡方向的反攻,实实在在地威胁到了俄军突前部队的“腰眼”。俄军此时必须收缩其他方向力量,优先确保苏梅战区内部队连接顺畅、配合紧密、后勤稳固,避免被乌军分割围歼。这种“收拳蓄力”或“扎紧篱笆”的动作,是其在复杂战场态势下立于不败之地的必然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