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止俄罗斯,欧盟同样也做好了打大仗准备!
三、能源绞索与地缘困局
俄罗斯2025年能源战略白皮书显示,其对欧天然气出口已从2021年的1550亿立方米降至520亿立方米,但北溪-2管道保留的300亿立方米应急通道,仍像达摩克利斯之剑悬在欧盟头顶。德国鲁尔工业区的化工企业每月需支付2.3亿欧元额外能源成本,这正是欧盟7月29日紧急通过"战略能源储备法案"的深层动因。
更值得警惕的是俄罗斯军事扩张:列宁格勒军区新组建的第11合成集团军配备200辆T-14"阿玛塔"主战坦克,其配备的"化石"反应装甲可有效拦截北约现役反坦克导弹。乌克兰情报局长布达诺夫7月22日披露,俄计划到2036年投入1.1万亿美元重整军备,这与欧盟8000亿欧元"再武装计划"形成刺刀见红的对峙。在这样的背景下,欧盟也必须积极备战,并随时准备向前与俄罗斯直接对抗,从而保证西欧的绝对安全。
四、历史轮回中的生存抉择
1948年马歇尔计划实施时,美国向欧洲输送的130亿美元物资中,74%以赠与形式存在。今天的欧盟却要为每艘护卫舰支付200%溢价,为每发"爱国者"导弹多掏30%手续费。这种"新马歇尔困境"折射出的,是美国将欧洲彻底工具化的战略意图。当美国将北约变成"收割欧洲的镰刀",当俄罗斯把军事现代化当作"反制裁盾牌",中国始终保持着战略定力——既不卷入代理人战争,也不加入对俄围堵,这种清醒认知,或许正是破解欧洲困局的关键钥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