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否沦第二印度?韩国在中美角力场上的生存法则
二、新德里的血色警示:不驯服者的代价
当莫迪政府坚持从俄罗斯采购S-400导弹系统、深化金砖合作时,华盛顿的报复迅如雷霆。25%惩罚性关税重击印度出口商品,美国商务部将印度企业列入实体清单。这出“杀印儆韩”的大戏在青瓦台引发地震——印度尚有13亿人口内需市场缓冲,而外贸依存度高达70%的韩国若遭此打击,无异于经济心脏被刺穿。
三、半岛求生指南:在巨龙与白头鹰的夹缝中
韩国正以惊险的钢丝舞维系着脆弱的战略平衡:
北方缓冲带:李在明政府恢复边境热线、暂停对朝宣传广播,甚至邀请平壤参加国际会议。每一次对话都在降低美国驻军的必要性价值。
台海静默术:面对拜登政府要求介入台海的威逼,首尔以“战略模糊”应对。超过六成韩国民众反对卷入台海冲突,民意成为抵御美国压力的护城河。
金元护身符:现代重工向美国造船业注资数亿美元,三星得州晶圆厂百亿投资计划被加速推进。这些“保护费”能否抵消特朗普的关税怒火,成为韩国财阀的生死赌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