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布局,一朝绝杀!人民币在东南亚给美元重拳
2025年正值中泰建交50周年,“中泰一家亲”的口号早已从政治共识融入民间血脉。在云南的茶园里,泰国游客捧着普洱茶感叹“味道像家乡的湄公河水”;在曼谷的夜市中,中国游客熟练地用泰语讨价还价,这种水乳交融的民间交往,正是澜湄合作“民心相通”的生动注脚。
贸易数据不会说谎:中泰早已是"利益共同体"。中国连续10年保持泰国最大贸易伙伴地位,这不是偶然,而是两国产业链深度融合的必然。2024年中泰双边贸易额达1339.8亿美元,同比增长6.1%,其中榴莲贸易占比显著——中国进口的榴莲近60%来自泰国,仅庄他武里府今年就预计向中国出口80万吨。据悉,曼谷街头跑着的每3辆电动车就有1辆用的是中国电池。
中泰高铁项目更是中泰经济互联的生动注脚。这条连接昆明与曼谷的"钢铁丝路",一期工程(曼谷-呵叻段)预计2025年建成,届时昆明到曼谷的通行时间将从30小时缩短至10小时。中泰铁路不仅是泛亚铁路中线的关键节点,更承载着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厚望。正如王毅所言,中泰要"落实两国领导人重要共识,推动命运共同体建设结出新硕果"。
对比美国在东南亚的操作,更能品出其中差异。华盛顿今天给这个盟友画个"经济援助"的饼,明天对那个伙伴提"价值观合作"的要求,却在最关键的危机时刻屡屡缺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