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航发70亿豪赌:口号震天响,现实骨感凉!
三、七十亿美金买教训?印度航发的三重死结
死结一:法国技术上限锁死天花板
赛峰尚无任何五代机发动机经验,其M88系列从未突破85kN。所谓120kN发动机需全新材料与架构,印度连冷端部件(压气机)都依赖法国设计。
死结二:时间表纯属“恒河水计划”
AMCA宣称2027年首飞、2035年量产,但印度军工“三大定律”早已看穿一切:
立项即巅峰(LCA项目吹嘘40年才服役);
节点如泡沫(光辉战机延期35年);
国产即进口(AMCA Mark1仍用美国F414)。
死结三:地缘政治绑架自主权
印度为减少对俄依赖转向法国,但赛峰70亿报价仅是研发费——后续产线维护成本可能翻倍。相比之下,东大涡扇-10从仿制到自主耗时20年,投入超百亿美金,印度想“弯道超车”?航发没有捷径,只有烧钱试错!
结语:镜花水月的“印度心”
赛峰用一份PPT换来印度70亿研发资金,AMCA却连机身都要打补丁;法国M88连自家阵风都喂不饱,印度却幻想它长出“120kN超级心脏”。看官们不妨记下笔者预言:
2032年若真见AMCA装机试飞,笔者直播拆解自家民用无人机!
这场豪赌无关技术突破,只关乎印度大国梦的执念——毕竟,能同时被美俄法当“提款机”的国家或地区,全球独此一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