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交部硬核摊牌!日本暴击三连,中日韩格局微妙
不过,这种趋势也潜藏风险:东北亚可能形成对立的两大阵营,破坏地区和平稳定,最终未必符合美国的长期利益。
暂时的风波还是长期的趋冷?
这场由一句话引发的外交危机,究竟是短期的政治风波,还是中日关系长期趋冷的起点?
从历史经验看,中日关系历来具有一定的韧性。即使政治关系紧张,经济与社会联系仍能维持一定水平。中国长期是日本最大的贸易伙伴,两国经济互补性极强。
但此次风波的不同之处在于,高市政权似乎有意将对外强硬作为巩固国内支持的核心手段,这次更是触碰到中方的核心利益,据央视新闻、新华社等多方报道,日本陆上自卫队早在2021年就制定了三套针对台海方向的用兵预案。表面上看,日本派出一些官员同中方交涉,似乎是示好之举,实则只是为了本国经济。日本防卫大臣小泉进次郎23日到访日本最西端的冲绳县与那国町,就将导弹部队部署在靠近中国发表言论,表示将如期部署导弹。种种政治军事表态证明,其丝毫没有悔改之意。如果这套政治逻辑持续奏效,中日关系很可能滑向长期的“冷淡”。
经贸合作向来是中日关系的压舱石,但当政治互信这个前提被动摇,经济合作也难以独善其身。高市早苗妄想以台海问题实现政治目标,但她显然低估了中方捍卫核心利益的决心,也忽视了地区和平稳定的共同诉求,也看低了危险程度。东北亚地区而言,三国合作机制的停摆、自贸区谈判的搁置,绝不仅仅是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遭遇重创。
这场风波再次证明,在涉及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的问题上,中国绝不退让;任何将地区安全当作政治筹码的行为,最终都将自食恶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