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场地震,刺穿了日本隐藏80年的大阴谋
新年第一天,日本本州能登半岛地区发生7.6级地震,除了人员伤亡引人关切外,更让外界感到不安的是,多座核电站遭到破坏,核泄漏风险急剧攀升。日本是一个地震多发的国家,光在此次震源附近500公里范围内,百年间就曾发生过33次7.0级以上地震,其中最大的是2011年3月11日发生的9.1级地震,也就是福岛大地震。
按常理说,如此高频发生地震的国家,不应该大力发展核电,因为大地震对核电站的破坏是毁灭性的,长期性的,一旦发生核泄漏,将对人们身体健康产生极大威胁。至今,全球仍然还在为日本福岛核电站的严重核泄漏事故买单。
拼多多暑假大促,升温降价,全品类暑期大促 →
可能会有人说,日本资源贫乏,能源储量不丰富,大力发展核电也在情理之中。但实际上日本核电的发电量并没有与其核电装机规模相匹配,而是远低于真实的发电潜能的,这其实就隐藏着一个比较蹊跷的现象,为什么日本要这么积极提高核电占比?
特别是本轮巴以冲突爆发以来,发展核电又成为日本政界的主流呼声,这打破了2011年福岛核泄漏事故以来,核电在日本国内受阻的现状,能源安全的诉求开始凌驾于核泄漏风险和事故处理的迫切性之上。
日本政府甚至因为处理核泄漏的成本过于高昂而直接摆烂,强推核污水排海。尽管面临如此高昂的“善后”成本,日本政府仍然要不遗余力发展核电,这背后其实不仅仅是提高发电量和降低电费成本这么简单,而是隐藏着不可告人的目的。
早在2015年,中国就发现了日本储备核原料规模的异常。中国军控与裁军协会、中国核科技信息与经济研究院在2015年发布《日本核材料问题研究报告》指出——以国际原子能机构定义的“可直接用于制造核武器的核材料”为标准,日本拥有47.8吨敏感度极高的分离钚,其中有10.8吨存于日本国内。此外,日本还拥有约1.2吨高浓铀。
中国的报告指出,日本钚材料供需长期严重失衡,存在核扩散、核安全及核恐怖主义等风险。日本很可能在利用发展核电的机会,偷偷达到制造原子弹等核武器的目的,突破二战后的核限制,这绝对不是无端的猜测,而是有着严密的逻辑和证据作为支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