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弃航母若购歼35?中俄军事合作将现历史转折
04 放下身段,俄罗斯军工的历史性转身
当俄媒讨论采购歼-35时,其象征意义远超军事价值。几十年的武器输出大国,开始考虑进口核心作战装备8,这种转变如同地质板块移动般震撼。
俄罗斯军工曾创造辉煌。苏-33舰载机在库舰甲板上呼啸起落的画面,曾是红海军力量的象征。如今,仅存的20余架苏-33已不堪用,而替代品米格-29K只是四代机,在中美五代舰载机面前形同“活靶子”。
技术代差让俄罗斯清醒。歼-35配备的自适应航电系统、人工智能辅助决策系统和网络中心战能力,对电子技术落后的俄罗斯形成“降维打击”。
俄专家尤里·巴拉诺夫在《红星报》坦承:“歼-35是全球空军的新钥匙”。
沈飞在沈阳北部新区建设的两座总面积超27万平方米的现代化智能厂房,配备自动化装配线和AI质检系统,预计歼-35年产能将超百架。
这种工业化能力让仍在小作坊式生产的俄罗斯航空工业望尘莫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