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购迷梦!印度豪掷200亿美元买114架先进战机
笔者按:当印度国防部在200亿美元采购单上落下签字笔时,新德里的将军们或许正幻想着战机呼啸复仇的画面。殊不知,这份承载着"雪耻"野心的天价订单,早已被焊死在技术封锁与战略误判的双重铁笼中。看官且随笔者拨开迷雾,细察这场豪赌背后的致命死结——
一、"飞行棺材"退役倒计时:42→30中队的战力窟窿
7月的热浪灼烤着印度空军司令部,比天气更焦灼的是作战参谋手中的兵力表:仅有30个战斗机中队(每个中队18架)的现役规模,距离法定编制42个中队缺口高达216架战机。更致命的是,被飞行员咒为"寡妇制造机"的米格-21今年将全面退役,仅存的2个中队消失后,印空军将坠入29个中队的深渊——这是自1962年以来的最低战备水平。
讽刺的是,印度并非没有补救计划。早在2018年启动的MRFA(多用途战机)项目,原定采购126架新型战机填补缺口,却因贪求"技术转让"而屡次流产。2022年被迫缩水至57架,2025年又突然膨胀到114架,反复横跳暴露决策混乱。莫迪政府强推的"印度制造"更成枷锁:要求中标外企必须转让核心技术并在本土生产,但美俄法等国连发动机图纸都不愿分享。达索公司曾直言:"印度生产线只能拧螺丝,核心航电系统必须在法国总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