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军城绞肉机加剧!乌军“巴普洛夫大楼”保卫战
一、被围的孤城
浓雾笼罩的红军城(乌方称波克罗夫斯克)已成为俄乌战场最血腥的“绞肉机”。这座仅约4万人口的小城,90%的区域已被俄军控制,但市中心那座四层高的市政府大楼仍飘扬着乌克兰国旗——乌军第425突击团一支分队在此死守。俄军以17万兵力形成合围,每小时向乌军阵地倾泻10架“闪电”攻击无人机、6架投弹无人机与密集迫击炮弹,构建起覆盖全城的“连续杀伤区”。面对绝对火力优势,乌军士兵在断粮、断通信、弹药将尽的绝境中喊出“打光最后一人”的誓言,令人想起斯大林格勒战役中坚守58天的巴普洛夫大楼。(本文由AI辅助生成)

二、无人机:从“配角”到“主角”
红军城的巷战彻底颠覆了传统模式。双方士兵不再短兵相接,而是通过无人机展开“隐藏与猎杀”。俄军突击小组使用光纤无人机、FPV无人机追踪乌军动向,一旦锁定目标,便召唤FAB‑1500/3000滑翔制导炸弹实施摧毁;乌军则依靠热成像无人机监控俄军控制区,在废墟间布设地雷,以非对称手段迟滞对手推进。
无人机已从战术工具升级为战略资产。俄军通过“侦察‑攻击‑终结”闭环杀伤链,实现“发现即摧毁”。FPV无人机一次出击就能摧毁约50辆乌军装甲车辆,包括美国MaxxPro、斯崔克轮式装甲车及德国“豹2”坦克(若实际存在)。乌军虽以集束炮弹、布雷弹药反击,但在无人机全天候监视下效果有限。更关键的是,乌军缺乏反制俄军无人机“饱和攻击”的有效手段——其自身无人机在数量、性能与体系上均处劣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