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海战役唯有一人能击败粟裕,最后却仍然战败
如果按这个目标打,我军投入兵力顶多华野的三十多万人。敌军兵力也只有徐州剿总的四十多万,根本不是六十万打八十万的规模,试问,以这样的战争准备,怎么能应付几乎成倍的烈度呢?
所以我们说,以这样的战争准备,粟裕和华野并没有十足的胜算。
粟裕的目标定位在打掉黄百韬兵团头上,也挺有意思。
徐州“剿总”指挥的部队,包括邱清泉二兵团5个军,李延年六兵团3个军,李弥十三兵团3个军,孙元良十六兵团两个军,刘汝明八兵团3个军,黄百韬七兵团5个军。
还有一些二级绥靖区的部队,就不另说了。
自从1948年3月以来,粟裕定位的打大兵团作战,目标一直邱清泉兵团,但邱指挥水平极高,所辖部队非常精锐,论单个军级单位实力或许在五大主力中列不上第一,比新一、整七十四师、整十一师可能比不上,但论及兵团实力,实是中原华东我军之头号劲敌。
沙土集、豫东诸战,粟裕都未能实现围歼邱清泉兵团之夙愿。豫东战役之后,粟裕认清了现实,改把战役目标定位为稍弱的兵团,如睢杞战场那只替死鬼区寿年兵团。
小淮海要打黄百韬,一者因为该兵团实力弱于邱,黄兵团基本实力是整二十五师,以及100军,六十三、六十四是后加入的,四十四军是九绥区部队临时划拨过来的。这个七拼八凑的战斗力不是特强。但这话也是两说,打黄百韬这五个军几乎让华野主力纵队全都压上了。
二者因为黄百韬兵团地扼苏北鲁南,其主要驻地新安镇是陇海线东端要点,华野主力向南发展的头号眼中钉肉中刺,不拔掉这个钉子无法南进。
二、国军最后一张王牌
那么为啥会越搞越大,成了中原、华野两大野战军合力斗国军徐州和华中两大“剿总”呢?
粟裕部署完毕围歼黄百韬兵团,本来颇有胜算,但正如AI时代的围棋圣手,刚布好局,还没进入中局,就已经预见到大龙纠缠必有恶斗之局面,粟裕因此在毛主席的启发下提出了大淮海的战役决策,即在徐蚌一带将国军主力聚歼。
如果粟裕是水平普通的战役指挥员,极有可能在打黄百韬过程中被不断围拢上来的国军重兵集团包围,虽不至于战败,但极有可能打成僵持仗,彼此数十万大军对峙,谁也吃不掉谁。
但粟裕极高明、极开放、极敏锐的战略头脑,使我军提前进入大决战状态,稳稳占据战争的先手。
于是乎,不仅徐州“剿总”全部主力都被粟裕牵着鼻子掉进徐淮大战,华中“剿总”也被卷入进来,双方兵力都压了上来,从三十余万对四十余万,变成了五十多万对七十多万。
所谓六十万对八十万,大概是双方四舍五入的概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