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海战役唯有一人能击败粟裕,最后却仍然战败
湖北政客胡楚藩记录了当时蒋、白的争端。蒋介石亲自给白崇禧打电话,要他立即调张、宋二兵团东进,白说:“把张淦兵团调走,武汉空虚,这重镇丢了我负不了责。”
蒋说:“武汉丢了不让你负责,徐州一旦失利将整个瓦解。”
白说:“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
蒋介石仍不死心,把第二军等中央军嫡系东调,白则陷入疯狂,横加阻挠。两人你抢一个师,我抢一个师,电文来往,隔空骂战,好不热闹。而淮海战场国军危机日甚一日……
蒋介石嫡系将领纷纷指责白崇禧是“黄鹤楼上看翻船”。
话说回来,如果白崇禧真的抛弃门户之见,把张宋二兵团投入淮海战场,会不会改变局面呢?我们试做分析:
1.张淦、黄维、宋希濂三个兵团对中野做反包围,并击灭刘邓大部,华野失去侧翼掩护,不得不撤军。但这一情况很难出现,因为宋希濂兵团远在鄂西,远水救不了近渴。
2.张淦先赶到双堆集,合力击退中野,华野失去侧翼掩护不得不撤掉黄百韬兵团之围。国共双方在淮海一线呈相持之势。
3.双堆集与碾庄圩同时陷入僵持局面,中野、华野没有预备队,主动放弃决战时机,国军将徐、海一线主力撤至淮河南岸,形成新的对峙局面。
这是三种愈形愈下的局面。
不管哪种情况,只要有生力军加入,国军方面总能争取战争向好的一面转移,虽不至于逆转取胜,但在军事上争取更多时间和机会,当为不难之事。
可惜,蒋桂两派多年矛盾究属难解,其矛盾在最关键时刻发作,蒋介石徒负呼呼,就算再开诚布公,多年老疙瘩也难解得开,只好抱着宋美龄哭了。
(责编:李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