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伯承的幽灵纵队:打出了半个野战军的气势
二、神级发挥
1947年8月间,刘邓大军准备挺进大别山,刘伯承命令王秉璋率十一纵掉头向北,作出一副刘邓全军北返晋冀鲁豫的假象,王秉璋率队就此在鲁西南开始了长达一年零三个月的独立作战。
极度危险,极度考验指挥员的指挥水平,极度考验部队的凝聚力,这种任务,很容易出现部队崩溃、被敌人围歼等极端情况。
刘帅是用兵大宗师大行家,派谁执行什么任务,绝不会头脑一热乱拍脑门决策。之所以叫一个较弱的纵队担负这样的任务,大概是看到王秉璋之前的指挥风格和能力特质。
王秉璋是河南安阳县人,早年家中略有薄财,受过一定教育,文化水平略高,所以后来比较擅长于做做参谋工作和研究工作。1936年11月,王秉璋率部与宁马部队遭遇时,为防马家军骑兵奔突冲锋,连夜挖了蛇形壕沟。宁马部队大概也有高人,看出这一招是骑兵的克星,连夜退走了。
八路军成立后,王秉璋在115师司令部当作战科长,该科长负责拟制作战计划,指挥调度部队,需要极高的统筹能力、应变能力。115师挺进山东之后,王秉璋在广泛的游击作战中积累了更加深厚的经验,在各式各样的作战中都研究出自己的一套东西。1944年10月率南下支队会同新四军第四师作战,新四军部队久闻其名,邀请王秉璋来讲一讲交通壕攻击战术,张震赞扬他既懂战术又会教学,第四师把王秉璋的报告印发全师当战术教材,可见王的水平非同寻常。
成立十一纵后,王秉璋立即调头北返,于路打出刘邓大军主力部队旗号,一头扎到国军大阵之中,头号敌手,就是国军五大主力之首邱清泉第五军,邱氏自吹刘邓逢五不战,着实有两把刷子。用这样一个次等纵队,去和国军头号精锐纠缠,胜负之数不言而喻。
炎夏之际,颇有一副风萧萧兮易水寒的悲壮气氛。
为啥不把十一纵带在身边呢?形格势禁,没办法。刘邓大军本来就没有全军南下,陈赓兵团(四、九纵)在晋南豫西,八纵、十纵留在晋冀鲁豫军区看家,刘邓手头只有一、二、三、六、十二等5个纵队,为了保证前进顺利,必须留殿后部队进行极限拉扯,迷惑国军,使其不敢全力南下追赶。
一二三六是主力要打硬仗,十二纵实力太弱,放出去就是找死,无奈只能让王秉璋来挑这个担子。
天知道刘帅当时心里有没有底,是不是把十一纵当弃子了。
不过王秉璋并没有弃子心态,就像中原突围时的皮定钧,反倒一路越打越好,越打越来状态。
王秉璋北返鲁西南,由于纵队人少,目标小,一路上狂奔猛进,在国军各部缝隙中穿插,走位极其妖娆,偶尔遇到不是很强的国军部队还冲上去咬一口,比如罗广文整编第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