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海硝烟再起:以色列2000公里奔袭的战略豪赌
二、高超音速迷雾:胡塞武装的“技术奇迹”与伊朗的“战略脱钩”
胡塞武装宣称自主研发高超音速导弹,这在中东地缘政治中无异于“游击队造出原子弹”。8马赫的“哈蒂姆”系列导弹不仅能突破以色列“箭-3”反导系统,更让红海航行的美以商船沦为活靶。但笔者必须指出,这种“技术飞跃”存在致命疑点:
技术断层: 胡塞武装控制区缺乏风洞实验室与精密机床,连常规导弹尚需伊朗零件组装,何谈跨越五代军工门槛?
物流铁证: 荷台达港被毁货船中发现的波斯语标识导弹部件,直接印证德黑兰的深度介入。
作战协同: 胡塞武装对以色列目标的打击时机,多次与黎巴嫩真主党、哈马斯行动形成“共振”,背后显然存在区域性指挥链路。
这种“战略脱钩”暴露出德黑兰的深层焦虑——既想通过代理人战争消耗以色列,又惧怕直接卷入与美以的全面冲突。当以色列战机将荷台达港化为火海时,伊朗海军舰艇却在阿曼湾“静默观战”,所谓“抵抗轴心”的脆弱性暴露无遗。